第380章 中耳癌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481 字 2天前

患者陆续入组,临床试验正式开始。在手术室内,陈教授亲自操刀,使用新型内镜器械为患者进行手术。他小心翼翼地将内镜插入患者的中耳,通过高分辨率的成像屏幕,清晰地看到了中耳内的肿瘤组织。

“大家注意,肿瘤在这个位置,边界比较清晰,我们从这里开始切除。”陈教授一边操作,一边对团队成员说道。

在助手的密切配合下,陈教授利用内镜的可弯曲性和高精度的操作功能,精准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尽量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患者被安全地送回病房。

术后,吴教授的放疗科团队根据手术中植入的标记物,使用放疗定位装置为患者进行放疗定位。他们通过特殊的检测设备,精确确定了肿瘤的位置,然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放疗方案。

“放疗开始,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吴教授说道。

在放疗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时刻关注着放疗设备的各项参数,确保射线准确地照射到肿瘤细胞。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适,如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等,但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随着治疗的推进,一些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一位原本听力严重下降、耳部疼痛剧烈的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几个疗程后,听力逐渐有所恢复,耳部疼痛也明显减轻。

“赵医生,我现在耳朵没那么疼了,而且能听到一些声音了,太感谢你们了!”患者激动地说道。

赵飞扬微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您病情好转,我们也很开心。但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肿瘤虽然有所缩小,但仍然存在残留;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放疗后的并发症,如放射性中耳炎、面神经损伤等。

面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立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教授说道:“对于肿瘤残留的患者,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手术和放疗的效果,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或者增加放疗的剂量和次数。”

吴教授则表示:“放射性中耳炎和面神经损伤是放疗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放射性中耳炎,我们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耳部清洗等方法;对于面神经损伤,我们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团队成员们经过讨论,决定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肿瘤组织分析,寻找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他们发现,部分患者的肿瘤细胞存在特殊的基因变异,导致对放疗的敏感性较低;还有一些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缺氧区域,影响了放疗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开始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就在这时,赵飞扬了解到一种新型的放疗增敏剂,这种物质可以提高中耳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修复机制,使癌细胞在接受放疗时更容易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