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生坦坦荡荡,写满了“奉献”二字。
哪有什么要藏在心中的秘密。
第二天下班后,赵耀又将书看了一遍。
时间存在的理由,就是避免人生中的所有事情同时发生。
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大事时间轴。
人生大事时间轴,能全景式展现一个人的时间疏密。
他想整理出老太太的时间轴。
时间轴不仅是一个可以将人的一生摸清的象限,而且是可以反映人生各个阶段心理的坐标。
赵耀还是第一次用这种理性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经过几天的研究,赵耀终于发现了这本自传中的不对劲的地方。
老太太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
1889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了两种时间理论,他将时间分成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
简单来说,客观时间就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时间,分、秒、时、天、月、年。
主观时间就是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是可以在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梭的。
在人的意识深处,通用的是主观时间,而非客观时间。
赵耀看到老太太的叙事,事件内容没问题,但似乎存在时间感知障碍。
也就是说,她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误差非常大。
老太太在第二次来漱茗的时候,赵耀带着疑问对老太太做了一系列测试,他可以肯定老太太患有时间感知障碍症。
药物,精神分裂,大脑病变都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时间感知障碍。
赵耀问:“您没有接受化疗,但一直在坚持吃抗癌药对吗?”
老太太说:“是的。需要看看我的药品清单吗?它很长。”
赵耀说:“如果可以的话。”
老太太拿出手机,她从手机里找到一张药品清单,清单上面标注着哪种药几点吃,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老太太把手机递给赵耀,解释道:“我老伴已经糊涂了。
我的孩子们怕我吃错药,帮我写下来,让我按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