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庭院之中,紫薇花正值花期,一团团、一簇簇的粉紫花朵相拥而绽,如同天边的云霞被裁剪下来,遗落在此处。

微风轻轻拂过,花瓣如雪般簌簌飘落,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悠悠地洒落在青石板路上,为这古朴的庭院铺上了一层梦幻的花毯。

石榴树则枝繁叶茂,一颗颗饱满的石榴果藏身于翠绿的叶片之间,仿若怀揣着满腹的珠玑,只等一个时机惊艳世人。

三阿哥永璋轻拂衣摆,端坐在正殿廊下的石凳上,石凳被烈日晒得滚烫,他却仿若未觉,只是略带兴奋地示意魏嬿婉一同坐下。

他将手中的《论语》轻轻翻开,修长的手指指着一处,迫不及待地开口道:“嬿婉姑姑,今日先生讲解了《论语·学而》篇,这开篇的几句可真是精妙绝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起初我听得懵懂,只觉字面意思简单,可经先生一番详解,才恍然大悟。您瞧,这学问之道,就如同咱们宫里头的这些花草,若不悉心照料,来年哪能再见到这般美丽的景致?学习也是如此,需时常温习,那心中涌起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表。再看这‘有朋自远方来’,若是有朋友从宫外来到咱们钟粹宫,相聚一堂,分享彼此所学所悟,想想都觉得快乐无比。至于旁人不知我学识深浅,我又何必恼怒,这才是君子应有的风度啊。姑姑,您说我理解得可对?”

魏嬿婉微微欠身,嘴角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眼中满是赞许之色,轻声答道:“阿哥聪慧过人,这解读既贴合字面,又深谙其中深意,实在是难得。您瞧这钟粹宫,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咱们身处其中,研读古人的智慧,又何尝不是在重温往昔的辉煌?正如《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阿哥既有这颗向学之心,往后遇到学问上的问题,定要多方探究、审慎思考、明晰辨别,而后切实践行,如此方能学有所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阿哥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热,兴致勃勃地又翻到《中庸》,清了清嗓子,诵读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先生说这讲的是人的自然禀赋便是天性,顺着天性行事便是道,而修习此道便是教化。姑姑,可我还是有些迷糊,这‘天性’究竟该如何界定呢?在这规矩森严的宫中,众人言行皆受约束,又该如何做到‘率性’呢?”

魏嬿婉目光悠悠地望向远处的花丛,眼神中透着几分深邃,沉吟片刻后说道:“阿哥,依奴婢之见,这天性,便是人之初的纯善与好奇之心。就如同夏日这宫苑里的花草,它们的天性便是生长、绽放,为这世界增添一抹美丽。在宫中,虽说规矩众多,可阿哥您读书求知、体恤下人,这些皆是您纯善天性的流露啊。而这‘率性’并非是肆意妄为,而是在规矩的框架之内,依着本心去探寻真理、关爱他人。您看这紫薇花,虽被宫墙束缚,却依旧能依着天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引得蜂蝶纷纷环绕,为这宫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色彩。”

正说着,一只喜鹊扑棱棱地飞落于枝头,喳喳地叫个不停。

三阿哥见状,眼睛一亮,笑道:“姑姑,您瞧,这喜鹊好似被咱们的论学声吸引,特意赶来凑趣呢。古人常说‘喜鹊登枝,好事将至’,今日咱们这番研习,想必定是有学业上的进益之喜。”魏嬿婉亦被这喜鹊逗乐,笑着应道:“愿借阿哥吉言,往后阿哥在学问之路上必定是一帆风顺,如这夏日的骄阳,光芒万丈。”

此时,阳光悄然移动,逐渐照至正殿的门槛,殿内的阴凉处仿若藏着历史的幽梦,静谧而诱人。

三阿哥轻盈地起身,稳步步入殿内,魏嬿婉紧随其后,脚步轻盈无声。殿中陈设古朴典雅,案几之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笔锋锐利,墨香四溢,纸白如玉,砚台温润。

墙上挂着历代先皇的御笔,字迹刚劲有力,透着庄严肃穆之气,仿若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威严。

三阿哥走到案前,神情专注而庄重,缓缓提起毛笔,饱蘸墨汁,而后悬腕运笔,写下“进学致知”四个大字。

尽管笔画尚显稚嫩,却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力透纸背。他转头看向魏嬿婉,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道:“姑姑,我以此四字自勉,望自己每日都能有新的知识进益,不负先生的谆谆教诲,也不辜负这钟粹宫的书香墨韵。”

魏嬿婉赶忙上前,取来纸张,动作轻柔地轻轻吹干墨痕,将字幅仔细地收好,眼中满是欣慰,说道:“阿哥有此志向,日后必能成大器。奴婢听闻,古时有匡衡凿壁偷光,只为求得知识,如今阿哥身处这钟粹宫,有良师相伴,有典籍可读,更该勤勉奋进。《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阿哥日后肩负着家国的重任,此刻努力求学,便是在积累跬步,向着远方迈进。”

殿外,蝉鸣渐起,此起彼伏,仿若在为二人的对话奏响天然的乐章。

三阿哥踱步至窗前,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窗外的景致,若有所思地说道:“姑姑,这夏日的蝉鸣实在是扰人,可夫子说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理,这蝉鸣莫非也蕴含着什么深意?”魏嬿婉莲步轻移,走到窗前,与三阿哥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望向窗外,轻声说道:“阿哥,这蝉生于黑暗的泥土之中,蛰伏数载,方能一朝破土,引吭高歌。这是它生命的绽放,虽然短暂,却无比热烈。正如咱们读书,历经千辛万苦的学习,终能如这蝉鸣盛夏,一鸣惊人。《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咱们只需稳扎稳打,静待学识慢慢沉淀,不必急于求成,时机到了,自然会有所成就。”

午后,阳光愈发炽热,仿若要将这天地都融化。庭院的石板路被晒得滚烫,热气腾腾,让人仿若置身于火炉之中。

魏嬿婉见状,赶忙取来用井水浸湿的帕子,双手递向三阿哥,关切地说道:“阿哥,擦擦汗吧,这暑热难耐,可千万别中了暑气。”三阿哥接过帕子,轻轻拭去额头细密的汗珠,感慨道:“姑姑,这夏日的酷热,倒真像咱们学问路上的艰难险阻。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酷热,咱们越要像松柏一样坚毅,可不能懈怠了课业。”

二人复又坐于廊下,继续探讨学问。三阿哥提及《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眼中满是憧憬之色,说道:“姑姑,我如今虽年幼,可也立下了向学之志,盼望着往后的岁月,能一步步达到夫子所言的这些境界。”

魏嬿婉轻轻抚摸着三阿哥的肩头,眼神中满是鼓励,说道:“阿哥有志气,岁月定不会辜负您。在这钟粹宫,咱们日日与书相伴,积累点滴知识,定能茁壮成长。古人求学,有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阿哥日后若是遇到难题,也要有这般坚定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庭院里的热气仿若实质化一般,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魏嬿婉见三阿哥额头上又沁出细密汗珠,忙起身从正殿内拿来一把竹扇,轻轻站在三阿哥身后为他扇风,那动作轻柔舒缓,生怕惊扰了此刻专注的氛围。扇面上绘着几枝墨竹,随着扇子的摆动,仿若竹叶在轻轻摇曳,为这酷热的午后带来一丝视觉上的凉意。

“阿哥,您且歇一歇,莫要热坏了身子。这学问固然重要,可身子骨亦是要紧的。”魏嬿婉轻言细语,声音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拂面而来。

三阿哥微微转头,看向魏嬿婉,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姑姑关心,有姑姑在身旁照料,我方能安心求学。这宫中夏日酷热,姑姑也莫要累着了自己。”说罢,他又低头看向手中书卷,片刻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说道:“姑姑,方才咱们论及《论语》中诸多为人处世、求学问道之理,我倒想起一事。夫子常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宫中众人,心思各异,我有时听闻一些阿哥们为些许小事便起争执,实非君子所为。姑姑,您说若是遇上这般情况,该如何是好?”

魏嬿婉手中扇动的动作未停,微微思索后说道:“阿哥能有此等思考,已然不易。这‘君子和而不同’,便是说君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却又能坚守自身见解,不盲目附和。若是遇到阿哥们起争执,阿哥不妨先静心聆听各方所言,明辨是非对错,再以平和之语劝解,引导众人求同存异。就如同这夏日百花齐放,紫薇花有紫薇花的娇艳,石榴花有石榴花的热烈,它们虽各不相同,却共同妆点了这钟粹宫,使之美不胜收。咱们为人处世,亦当如此,尊重差异,方能和谐共处。”

三阿哥听得频频点头,若有所思地望向庭院中的花卉,仿若从那繁花之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处世哲学。他继而又翻开《中庸》,指着一处说道:“姑姑,这书中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还望姑姑详解。”

魏嬿婉将扇子轻轻放在一旁石桌上,微微欠身,靠近书卷,耐心解释道:“阿哥,这几句讲的乃是人的情绪。在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尚未萌发之时,心境处于一种平和、淡然的状态,这便是‘中’;而一旦情绪产生,却能有所节制,不失分寸,让一切恰到好处,这便是‘和’。就如这夏日骄阳似火,人难免心生燥热,但若能克制烦躁,以平和之心应对,便是做到了‘和’。在这宫中,诸事繁杂,阿哥们有时会遭遇不公,或是受了委屈,能把控情绪,不意气用事,便是成长,亦是践行书中之道。”

三阿哥一边听,一边微微皱眉,似在努力消化这深奥的道理,片刻后,他舒展眉头,笑道:“姑姑,经您这么一讲,我好似懂了些。这情绪把控着实不易,日后我定当多多留意,在这方面下功夫。”

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紫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有几片落在了书卷之上。三阿哥轻轻拾起一片,放在掌心,仔细端详,感叹道:“姑姑,您瞧这花瓣,如此娇嫩,却又在这酷热夏日绽放光彩。这让我想起夫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紫薇花,既有外在的娇艳美丽,又有内在的坚韧品质,不正如同君子一般么?”

魏嬿婉面露微笑,眼中满是赞赏:“阿哥类比得极为恰当。这紫薇花从春末便开始孕育花苞,历经夏日酷暑,方才绽放,其坚韧品质确实可赞。咱们读书求学,亦是要内外兼修,不仅要有满腹经纶,还要有良好品德,方能如这紫薇花一样,成为众人眼中的风景。”

此时,从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那是宫中专供报时用的。钟声在宫墙之间回荡,仿若带着历史的厚重感,穿越时空而来。三阿哥听闻钟声,抬头望天,估算时辰后说道:“姑姑,这一晃眼便到了未时,咱们今日这一探讨,竟忘了时间。”

魏嬿婉也望向天空,阳光依旧炽热,她轻声说道:“阿哥今日求学热忱高涨,时间自是过得快些。不过也该稍作歇息,喝口水,润润嗓子。”说罢,她转身走进正殿,不一会儿,端出一杯凉茶,递向三阿哥。

三阿哥接过茶杯,轻抿一口,顿觉一股清凉之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他赞叹道:“姑姑,这凉茶入口甘甜,消暑解渴,真是妙极。”

魏嬿婉微笑着说:“这是奴婢清晨便准备好的,用了些许薄荷、金银花等草药,专为阿哥消暑所用。”

二人稍作歇息后,三阿哥的兴致却未减,他又拿起书卷,说道:“姑姑,咱们再看看这《论语》里关于孝道的篇章吧。夫子极为重视孝道,我身为皇家阿哥,日后定要孝顺皇阿玛、额娘,更要为弟妹们做好表率。”

魏嬿婉点头赞同:“阿哥所言极是,孝道乃人伦之本。《论语》中诸多关于孝的论述,皆是至理名言。像‘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讲的便是为人子在父亲生前要观察其志向,父亲去世后要遵循其行为准则,多年不改变,这便是孝。阿哥日后行事,可多多参照这些古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阿哥一边翻书,一边说道:“姑姑,我觉得这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就像我每次去给皇阿玛请安,看到皇阿玛为国事操劳,我便想尽办法说些趣事逗他开心,让他能暂忘疲惫,这算不算是一种孝呢?”

魏嬿婉眼中满是欣慰:“阿哥这想法极好,孝顺长辈,让他们心情愉悦,自是孝道的重要体现。在这宫中,皇阿玛日理万机,阿哥能有这份心,便是尽孝了。而且《论语》里还提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若是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要委婉劝谏,若父母不听从,也要依然敬重,不抱怨,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阿哥认真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姑姑,我明白了,这孝道里面学问可大着呢,我定要好好钻研,身体力行。”

二人就着孝道的话题又深入探讨了许久,期间,三阿哥引经据典,结合宫中见闻,提出诸多自己的见解,魏嬿婉则在一旁耐心解答、补充,主仆二人的探讨声在这钟粹宫的夏日午后回荡,与蝉鸣、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求知乐章。

不知不觉,阳光的角度已然改变,正殿的阴影逐渐拉长,笼罩了大半的庭院。魏嬿婉察觉到光线变化,看向三阿哥说道:“阿哥,这日头渐渐西斜,您也该用些点心,补充补充体力了。”

三阿哥这才放下书卷,伸了个懒腰,笑道:“今日这学上得充实,竟连肚子饿都忘了。”

魏嬿婉转身走进正殿,不一会儿,端出一盘精致的点心,点心呈梅花状,色泽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阿哥,这是御膳房今日新做的梅花酥,用了新鲜的枣泥做馅,香甜可口,您尝尝。”

三阿哥拿起一块梅花酥,放入口中,轻轻咬下,酥皮簌簌掉落,枣泥馅的香甜瞬间在口中散开,他满足地闭上眼睛,赞叹道:“姑姑,这梅花酥真是美味,御膳房的手艺越发精湛了。”

魏嬿婉看着三阿哥吃得开心,眼中满是笑意:“阿哥喜欢便好,您慢慢吃,吃完若是还想探讨学问,咱们接着来。”

三阿哥一边吃,一边点头,口齿不清地说道:“姑姑,有您陪着我读书论道,这夏日的燥热好似也减去了几分。”说罢,他又拿起一块梅花酥,递向魏嬿婉,“姑姑,您也尝尝,这等美味,可不能您一人忙活,我一人独享。”

魏嬿婉微微欠身,推辞道:“阿哥孝心可嘉,只是奴婢身份低微,哪敢与阿哥同享御膳,阿哥快些吃吧,莫要凉了失了风味。”

三阿哥却不依,执意将梅花酥塞到魏嬿婉手中,“姑姑,您平日里照顾我饮食起居、课业学问,劳心劳力,在我心里,您就如同我的亲人一般。这区区一块点心,又算得了什么,您且尝尝。”

魏嬿婉见推脱不过,只得接过,轻轻咬了一小口,眼中满是感动,“多谢阿哥赏赐,这梅花酥入口即化,当真美味。”

待三阿哥用完点心,魏嬿婉手脚麻利地收拾了桌面,又端来清水为三阿哥净手。此时,三阿哥的目光被庭院中一只忙碌的蜜蜂吸引,那蜜蜂在紫薇花丛与石榴花丛间来回穿梭,采集花蜜。三阿哥不禁站起身来,走近几步细细观察,口中喃喃道:“姑姑,您瞧这蜜蜂,如此勤勉,为了酿造一点花蜜,不辞辛劳。这倒让我想起《论语》里讲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做学问便如同这蜜蜂采蜜、堆山造岭,需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哪怕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没有付出,那也会前功尽弃;但只要持续向前,哪怕每次只有一点积累,也终能有所成就。”

魏嬿婉跟在三阿哥身后,点头赞同:“阿哥见解独到,这蜜蜂虽小,却蕴含大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皆是靠着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才达成非凡功绩。就如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家境贫寒,却想尽办法苦读不辍,终成大器。阿哥生于皇家,有良师益友,更该以他们为榜样,在求学之路上奋勇前行。”

三阿哥眼神坚定,回到石凳旁重新坐下,翻开书卷,“姑姑,咱们接着看《中庸》吧,方才论及情绪把控,我还有些疑问。书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又该作何理解?”

魏嬿婉在旁坐下,思索片刻后说道:“阿哥,这句话意思是说,当人达到‘中和’的境界,也就是做到内心平和、情绪适度,天地便能各安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追求,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运转相关联。在这宫中,阿哥们之间、与长辈之间,若都能秉持‘中和’之道相处,那便会少许多纷争,多几分祥和。您看这钟粹宫的夏日,花卉果蔬之所以能蓬勃生长,不正是得益于天地间的这种和谐之气么?咱们为人处世、读书求学,也应力求达到这般境界,让自身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阿哥似懂非懂地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书卷,“姑姑,这道理太深奥,我得多花些时日琢磨。不过我想,只要我每日坚持诵读经典,与您探讨交流,总会慢慢领悟的。”

魏嬿婉鼓励道:“阿哥有这份恒心,定能参透其中玄机。学问之道,本就漫长,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此时,正殿屋檐下的一只燕子飞了出去,在空中盘旋一圈后,又叼着一条小虫飞回巢穴,喂给巢中的雏燕。三阿哥见状,有感而发:“姑姑,这燕子喂食雏燕,让我想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要关爱自己的亲人,也要推己及人,关爱他人。咱们皇家身为天下表率,更应如此,心系百姓疾苦,让天下子民都能安居乐业。”

魏嬿婉眼中满是赞许,“阿哥心怀天下,小小年纪便有这般仁善之心,实乃万民之福。日后若能继承大统,定能开创太平盛世。《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要阿哥以仁德治国,必能赢得民心,让四方归附。”

三阿哥脸颊微微泛红,谦逊地说道:“姑姑过奖了,我如今不过是略懂皮毛,还需多多学习。但我定会以此为志,不负皇阿玛期望,不负天下苍生。”

二人又就着诸多经典语句与为人处世、治国理政之道探讨良久,阳光愈发西斜,庭院中的阴影愈发浓重。魏嬿婉见时辰不早,提醒道:“阿哥,眼看就到申时了,您今日课业劳神,也该放松放松,去庭院里活动活动筋骨,或是小憩片刻,养精蓄锐,明日还要去上书房呢。”

三阿哥虽意犹未尽,但也深知魏嬿婉所言有理,便合上书卷,起身说道:“姑姑说得是,今日这一番探讨,收获颇丰,脑袋里装了好多新知识,是得去走走,消化消化。”

魏嬿婉跟在三阿哥身后,陪着他在庭院中漫步。三阿哥时而驻足观赏花卉,时而抬头望向天空,若有所思。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脚步,对魏嬿婉说:“姑姑,今日这钟粹宫的夏日午后,因有您和这些经典书籍相伴,变得格外有意义。我感觉自己又长大了一些,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懂的道理。”

魏嬿婉微笑着回应:“阿哥聪慧好学,又善于思考,这些道理迟早会领悟,奴婢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愿阿哥往后每日都能这般充实快乐,学问日进,品德日修。”

二人在庭院中转了几圈后,三阿哥回到正殿,坐在窗边的榻上,闭目小憩。魏嬿婉则轻手轻脚地退到一旁,拿起针线,为三阿哥缝补一件略有破损的常服。她手法娴熟,针脚细密,眼睛里透着专注与温柔,偶尔抬眼望向榻上的三阿哥,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窗外,蝉鸣依旧,紫薇花与石榴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钟粹宫的夏日午后,在这一片静谧与祥和中缓缓流淌着知识与成长的气息,主仆二人的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探讨、关怀中愈发深厚,仿佛一幅古典而温馨的画卷,定格在紫禁城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