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出宫门,翌日承诏,犹能恬淡从容受之乎?
为己所定律令、守其素志持守,赴死于彼,殆如朝天祭神之肃圣欤?
若知殁后清名蒙垢百年,彼岂仅付之一哂而已乎?
今余亦处此位,内惶惶不已。惧有负圣恩之望,恐德薄才疏、难副其任,忧徒为庸人、未能尽心以济苍生。嗟乎!值张公百年之祭将近,追思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愿张公在天之灵,佑余勿失本心!
甲辰年腊月初六
(翻译:自从我当上参政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明天就是小寒了,气温实在严寒,窗户外面风雪凄厉呼号着,我实在难以入睡,干脆起身点灯坐到书桌前。
看着烛台里的昏黄跳动的火光,我突然想到百年前的张参政。
百年前的小雪这天,张参政也是如我这般夜不能寐吗?他该是早就预料到自己第二天的遭遇了吧?他会因此感到惶恐吗?
想到一半,我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幼稚局限,张参政当然是知道自己的结局的,他该是早就接受了最终的结果,大概他根本不会因此辗转反侧。我怎么能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腹呢?
比起这些,我更想知道的是,张参政当朝辞官后、走下正阳宫长长的阶梯时,他心中的想法。
我同张参政一样,都来自江南。只是不同的是,我的父辈都是为官之人,张参政却是实实在在的平民出身。我翻遍史料,发现张参政竟然没有一次主动提及过自己的家世背景。好在在他年轻风光时,惠丰郡的郡守为了沾沾他的名气,时常谈起自己郡中出现的这名天才少年,这才给世人留下了了解张参政的机会。
据说张参政年少贫苦,常常一边给当地豪强做工,一边熬夜苦读。一个人是否是天才往往早有预兆,不过堪堪二十,他已经考中进士。只可惜从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妹妹却在放榜的那天因为难产离世。这位古今第一奇才,至此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从翰林院修撰到参知政事,他走了八年。如此晋升速度,除了带来天下赞誉和满朝艳羡外,也为他树立了许多政敌。张参政胸怀坦荡,为人并不傲慢,反而待人十分有礼懂进退。只是因为皇帝需要一个孤臣,所以他就成了孤臣。
当君臣一心时,臣下自然能大展抱负。张参政年少时见惯了民间疾苦,所以在他当上参政的前十年间,各种改革和利下的政策层出不穷。朝廷运转效率奇高、风气清正、不见贪腐,称得上国家葳蕤繁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河清海晏、八方安定宁靖了。
然而安逸容易滋生怠惰,皇帝日渐懈怠,君臣逐渐离心,早年不满张参政的人也在此刻出手打压,抓住皇帝忌惮张参政声望过高的心理,毫无底线地栽赃陷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