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地回应道:“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
说着,他指向设备上的一些特殊部件,“你看,这是我们专门为应对极端天气设计的防护装置。
采用了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材料——‘钛合金复合碳纤维’。
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以及在多个类似气候区域的实地验证。
在强风、暴雨和低温环境下。
设备的故障率相较于传统设备降低了 60%以上。
例如,去年在北欧的一个港口项目中。
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
当地气温骤降至零下 20 摄氏度。
我们的设备依然正常运行。
保障了港口的紧急物资运输。”
英方专家微微皱眉,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
继续追问:“那软件系统呢?
在极端天气下,数据传输会不会受到干扰,导致决策失误?
这可是关乎整个港口运营安全的大事。”
赵长天接过话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
自信地说道:“在软件系统方面,我们同样有周全的应对措施。
我们的研发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自适应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天气状况。
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会自动切换到备用传输通道。
并且启动数据冗余备份机制。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影响决策。
这一技术已经在我们过往的多个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从未出现过因天气导致的决策失误。
就拿今年年初在东南亚的一个项目来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地遭遇台风侵袭,狂风暴雨持续了整整两天。
我们的软件系统凭借这一技术,稳定运行。
港口运营未受丝毫影响。”
英方代表们相互低语交流了几句,虽然仍心存疑虑,但态度有所缓和。
接着,又有一位英方商务代表提出关于成本效益的质疑:“你们声称这套方案能带来显着的成本效益提升。
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前期投入似乎过高。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如何能让我们相信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王华见状,立刻上前。
手中拿着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有条不紊地解释道:“你看,虽然前期投入相对较高。
主要是因为我们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高品质设备。
但从长期运营来看,这些投入将带来巨大回报。
一方面,智能设备和高效软件系统将大幅提高作业效率。
减少人力成本和运营时间。。
以我们现有的人力配置,相比传统港口运营模式。
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约 20%。
另一方面,设备的低故障率和长使用寿命将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项目运营的前五年内。
综合成本将比传统方案降低 25%左右。
后续效益还会随着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
比如,我们的设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只需更换该模块,无需整体更换。
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在赵长天的协调下,团队成员紧密配合。
用详实的数据、专业的知识和充分的自信。
逐一化解了英方提出的矛盾和质疑,让考察得以顺利继续。
英方代表们的态度也逐渐从质疑转为欣赏。
对项目的兴趣愈发浓厚。
顺利结束实地考察之后。
专车将中、英两方代表送回酒店。
按照英方代表要求,将要开启线上展示活动。
在赵长天的组织下。
中方代表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线上展示。
不久后,会议室里,大屏幕上已经连接好了国内项目现场的视频画面。
赵长天站在屏幕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
神色庄重地说道:“各位,今天我们将通过线上方式。
向英方全方位展示我们的实力。
大家要打起精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线上展示正式开始。
赵长天开场,用流利的英语介绍项目概况:“欢迎各位线上观看我们的项目展示。
这个项目位于中国广省,是一个集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项目。
接下来,我的同事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关键部分。”
镜头切换至国内项目现场。
张工远程操控展示技术细节。
他的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出来:“各位英方朋友。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智能港口设备。
它具备高度自动化功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例如,在应对台风天气时。
我们的设备通过特殊的防风设计,依旧能够正常作业。
保障港口运营不受影响。”
说着,他展示了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视频资料。
王媛同步翻译,声音清晰而坚定。
王华接着展示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数据。
她指着大屏幕上的图表说道:“从经济效益来看。
这个项目投入运营后,极大的带动了当地 GDP 增长。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与当地同类型项目相比,我们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货物吞吐量显着提升,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展示过程中,英方提问不断。
团队成员协作回应。
李律师随时待命,解答法律合规相关疑问。
他的专业回答让英方对合同的规范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利用线上工具,团队成员实时共享资料,确保沟通顺畅。
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实力底蕴。
然而,线上交流也并非一帆风顺。
当张建国介绍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的协同工作机制时。
一位英方技术专家提出质疑:“从你们展示的情况看。
软件系统与硬件的适配似乎过于理想化。
在实际运行中,一旦出现硬件故障。
软件如何快速调整,避免对整个港口运营造成连锁反应?
这在我们以往接触的项目中,是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赵长天微微皱眉,迅速思考对策。
然后沉稳地说道:“你的担忧很有道理。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软件系统内置了智能故障诊断与自适应调整模块。
当硬件出现故障时。
它能在毫秒级时间内检测到问题,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一方面,自动切换到备用硬件设备,确保作业流程不中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对软件参数进行实时优化。
以适应备用设备的性能特点。
保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
这一技术经过多次模拟演练以及实际项目的检验,已经相当成熟。
就像去年我们在国内的一个大型港口项目中。
一台关键装卸设备的核心部件突发故障,软件系统瞬间响应。
在 0.5 秒内完成切换和参数调整。
港口作业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英方专家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答案。
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关于技术升级方面。
你们如何确保在不影响现有运营的情况下。
顺利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
这对于港口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张建国接过问题,详细解释道:“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进行独立的模块升级。
在升级前,我们会提前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全面测试。
确保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同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升级计划。
选择在港口运营相对空闲的时段进行操作。
并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全程监控。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解决,将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我们上次对一个港口的软件系统进行升级。
提前三个月进行模拟测试。
选择在凌晨 2 点到 5 点——
这个货物吞吐量较小的时段进行实际升级,技术团队实时监控?
整个升级过程只用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港口运营就恢复正常。”
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赵长天带领团队巧妙化解。
英方代表们的表情逐渐从严肃转为认可。
线上展示得以顺利推进。
为项目的后续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