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阈限(上)

幻墙倾覆 莫城幽 1507 字 8天前

回到自己的工位上不久,林柏便收到了夜光发给他的资料。

阈限liminality,此指人类学中的阈限。该词源于拉丁文:līmen,一种“阈值(threshold)”。简单来说:从a到b之间的中间状态。

提出“阈限”概念的,是一位名叫查尔斯-阿诺尔德·库尔·范热内普(Charles-Arnold Kurr van Gennep)的F国民俗学家,他于1873年出生在前G国威登堡王国的路德维希堡,在六岁时家里因某种原因不得不搬到F国居住。因为在多语言的环境中成长,他在这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会十八种语言及许多方言,后以翻译与写作为本职工作。“阈限”这一名词是在其最着名的作品《过渡礼仪》(Rites de Passage,1909)中提出。

该书探讨并发展了小规模社会中仪式的阈限概念。首先将各样的仪式确定,然后区分导致个人或社群地位变化的因素,以及随时间推移而转变的因素。他尤其强调通过仪式,并声称“这样的仪式标记、帮助、并庆祝个体或集体通过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的生命周期或自然周期。此类仪式具有特定的三重连续性的结构。”

仪式意味着“个体的生活不断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他将其分为三重结构(three-fold structure/tripartite structure):阈限前仪式preliminal rites(或称为分隔仪式rites of separation)、阈限仪式liminal rites(或称为边缘仪式transition rites其实transition是从f文翻译过来的,它应该是marge)和阈限后仪式postliminal rites(或称为聚合仪式rites of incorporation)。

小主,

阈限前仪式(分隔仪式):该阶段隐喻“死亡”,即仪式开启者打破以前的实践和惯例后留下的东西。

阈限仪式(边缘仪式):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仪式“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顺序,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和如何做”。第二,一切都必须“在仪式主礼的授权下(under the authority of a master of ceremonires)”进行。这是一个中间过程,这种仪式的破坏性允许仪式开启者相当大地改变自己的身份。此中间阶段(当转变发生)“意味着实际通过了两个阶段之间边界的阈(threshold),‘阈限(liminality)’一词就是用于描述这一段的术语。”

阈限后仪式(聚合仪式):仪式的开启者以新的身份重新融入社会,称为“新的”存在。

在这个结构模式后,范·盖纳普还提出了四类仪式。

一、人们从一种身份转变为另一种身份的过渡。

(以林柏为例,在欢迎仪式中,他从无业者变成了夜渊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