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月满满

"今儿白露,该用这把。"赵文博取出嵌桂花纹的刻刀,"刀背带弧度,最宜雕月纹。"

暮色染红窗棂时,星象仪初具雏形。二十个胶片盘组成三层同心圆,秦淮茹纳鞋底用的顶针成了滑动轴承。小翠把许大茂找来的自行车链条安在传动轴上,竟严丝合缝。

"缺个驱动装置。"慧芳转动星盘,黄道十二宫纹样在夕阳下投出光影,"要是能自动旋转..."

"用这个!"棒梗突然举起个铁皮青蛙,"上发条的!"弹簧蹦出老远,被三大爷的画眉鸟一口叼住。

众人哄笑间,聋老太太的拐杖声由远及近。老人颤巍巍捧出个紫檀匣:"当年宫里流出来的八音盒,或许拆得零件。"

李满仓打开机括,黄铜齿轮间夹着片象牙签:"乾隆年制...这太贵重了..."

"搁我这儿也就是个念想。"老太太轻抚匣上并蒂莲纹,"能让老物件活过来,才算没白守这些年。"

寒露那天,轧钢厂礼堂挂起"南北工艺联展"的横幅。李满仓正调试星象仪,忽听身后传来吴侬软语:"小李同志,阿拉带了好东西来。"

上海陈组长提着藤箱进来,掀开绒布,一座紫檀雕的城隍庙戏台惊现眼前。更绝的是轻推机关,台上的生旦净末竟能挥袖转身。

"这是用嘉定竹刻的关节技法改良的。"陈组长指着榫卯处,"听说你们在研究动态木雕..."

话音未落,许大茂举着胶片盒冲进来:"满仓!电影厂同意借放映机了!"他擦汗的袖口沾着显影液,"星象仪投射到幕布上,保管比真的银河还亮堂!"

开展前夜,李满仓在礼堂守夜。月光透过七彩胶片在天花板洒下星斑,他忽然听见后台传来熟悉的《花好月圆》。循声望去,见聋老太太正在擦拭留声机,身旁站着个穿中山装的陌生老者。

小主,

"...当年宝华楼的鎏金齿轮,就是你父亲的手艺。"老者声音发颤,"没想到还能见到八音盒传人。"

老太太的银发在月光下泛着蓝:"严掌柜,红星木器厂的边角料里,可还留着宝华楼的魂呢。"

李满仓屏息后退,却不慎碰倒幕布架。老者闻声转头,胸前的"故宫博物院"工作证闪过微光。

中秋开展当天,轧钢厂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当星象仪投出银河那刻,许大茂操作的放映机在屋顶洒下流星雨。小翠带着女学员们托起木雕食盒模型,傻柱的吆喝声适时响起:"驴打滚、艾窝窝——"

秦淮茹忽然捅了捅李满仓:"瞧那边!"只见严馆长正领着群外国友人在星象仪前比划,陈组长用英语介绍着:"...bining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with modern projection technology..."

暮色四合时,李满仓在后台发现个青布包裹。展开是卷《宝华楼匠器谱》,扉页夹着张泛黄照片:穿长衫的匠人站在"宝华楼"匾额下,眉眼与聋老太太神似。

礼堂外忽然传来喧闹,棒梗举着断线的风筝跑来:"满仓叔!风筝挂老槐树上了!"李满仓仰头望去,忽见风筝尾翼上绘着的朱雀纹,与匠器谱上的防火兽图如出一辙。

月光漫过四合院屋脊时,赵文博醉醺醺地拍打库房门:"满仓!严馆长说要请咱们修故宫的更钟!"他怀里的红星二锅头晃荡作响,"用...用咱们的牵丝传动..."

李满仓望向西厢房,聋老太太的留声机正放着《良宵》。月光透过星象仪胶片,在《宝华楼匠器谱》上投出齿轮状光斑,仿佛有无数匠魂在纸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