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道的角色分为三种:一是散收,二是大收,三是官收,重点要以当地条件为基础。
散收:在农村来说,相对较多,小时候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村头路口吆喝或者登门收宝,这种方式范围太大,不易快速获取信息,但若遇山村偏野之地,此法可行。
大收:进行搭台献艺方式,聚拢人群,再笼络收宝,此法要有人配合,提前找好配合人员,附合搭台收宝者,有配合人员的假动作,才能让真正有宝之人放下戒心。
官收:以政府或村干部引头为平台,用有偿上缴及补偿上缴的方法,倡导有宝人员献宝。
那么收道,重点是见宝,以宝为线牵出其出宝原因、从而探知方位、地点,缩小范围,即可定墓位。
活道:形巨动,天不翻,则地覆,地下墓穴封闭太久则会产生封闭气体,包括土壤也会因此受到变化,周边动植物的生长及生死变化。
比如墓穴土地的翻动,土层结构不同造成周围无虫无蚁,反之则虫蚁巨毒之物;绿树植物丛阴茂盛或黄萎枯烂等不同寻常的迹象,通过相互对比必成鲜明,那么墓穴位置必在其之下。
闻道:上述形巨动,天不翻,则地覆,土地翻动,地下的阴晦土壤会翻至土地表层,或墓穴中的石块翻出,常年累积的阴晦之味有其特殊。
盗墓也好,考古也罢,通常所用掘土工具以平铲、工兵铲、洛阳铲、撅锄、齿耙,等等,其中洛阳铲最为出名,此铲呈半筒圆形类似于瓦筒状,便于钻土取样。
墓穴因地形而翻动,那么土层变化基本为翻动式,墓穴的土质除了有土层变化可详查之外,更有淡淡的阴晦腐臭之味或是淡淡肥田之气,分别取土样进行尝、闻分辨对比,即可辨别墓穴位置。
第四个层面,已无形,看无痕,辩无貌,观死听笑便知晓;
墓穴表层无貌无形无痕无参考,此层面亦难亦简,最起码已是经历过形巨动的层面,无太多参考信息,简单来说墓穴了无痕迹的深埋于地下。
前面所述甚多,墓穴处于地下,也可理解为地下有一处空荡无人之地,且空间巨大,以此寻法,可通过听道、惧道、无道,来锁定墓穴位置。
听道:此听道,重点在于听,此听非打听,小原理隔板敲打和板后贴墙敲打声音会因为一面为空一面为实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则空荡轻沉,另一则实响脆刚。
墓穴埋藏于地下,因其空荡大小给于声响或撞击必会产生不同声响回应,当然,不是用手或石砸大地来辨别墓穴方位,巧妙利用大自然或人工方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雷雨天气,产生的雷声或人工爆炸声来让墓穴自已进行回应,贴耳于地听“回荡声音”来锁定墓穴位置,相信有很多人听说过听雷,所谓的听雷即是如此,同样听雷对于耳力要求极高。
惧道:上述墓穴为地下空荡之地,声震或地震都会引来共震,从而引发次声灾害。
一片区域,若因天气变化原因,动物或其他牲畜非正常原因大量逃亡或死亡,人力并不能做到,自然与特殊天气有关。
如若在定墓位过程中遇到动物群逃、群伤、群死现象或当地居民告诫某地雷雨或其他特殊天气恐惧不可进入,必然有其原因,待恢复平静之后,方可锁定墓穴位置。
无道:北宋王安石在诗《石榴》中曾有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意思是大片绿叶中一朵红花非常醒目,同样也是形容人群中有一位美女十分醒目。
在墓穴定位中,无形的地貌有另外一种现象,离地表越近的情况下,墓穴上方可能会出现寸草不生,甚至皆为黄土杂石,再或者毫无生机。此处便为墓穴方位。
另一层面来说,则是“无道胜有道”,佛家讲究的是佛缘,寻墓也是一样,会有一定的墓缘。
就像有时候一直想寻找的东西,却不一定能够找到,反而当你淡然处之,却会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它。
中卷定墓位,是三十六道寻墓定穴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当然,进墓穴同样非常重要,墓穴进入的简、易、吉、凶,都直接决定墓穴进入和发掘的顺利安全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