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传出轻微的喧哗声。
殿外的喧哗声就更大了。
韦期逸面色灰败,心如死灰。
他在贾芸面前自傲的就是进士身份,现在最少在名义上贾芸也是同进士出身了!
就算贾政当年,也就是给了贤良方正出身,是赐与出身中最低档的一等。
这样贾政才算有了文官身份,才有资格到户部任职。
贤良方正之上,是赐同进士出身。
再上,便是博学鸿词。
这是从太宗年间开始的恩科,为了笼络前明遗民,安定人心,所以特开博学鸿词科,只收前明在野的官员和有功名身份的名士。
没有功名的名士,除非是名震天下的那种,否则也很难获得入场的资格。
门槛高,反而成就了博学鸿词的地位。
近百年间,无数名士趋之若鹜。
到如今,立国多年,已经无需邀好遗老遗少,所以景和二十年开过一科之后,距今十余年并未再进行博学鸿词的考试。
因为少,反而更加珍贵。
有博学鸿词身份的,品阶倒是不高,一等不过类比五品,二等六品,三等七品。
但足以成为总督,巡抚的座上宾。
贾芸有此身份,远超过他的所谓五品捐官。
现在便是大学士,尚书见了,也得尊称一声“贾先生”,否则便是对博学鸿词科不敬,也是对大周天子不敬!
这也是当年太宗皇帝时,必须要拔高博学鸿词科的地位而做的硬性规定。
事涉皇权尊严,没有人敢肆意冒犯。
虽说不是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但有博学鸿词加同进士出身,此后不仅没有官员能肆意拿捏贾芸,便是学问之道上,贾芸也有了立足之基。
纯粹的白衣,捐官,带有赐给冠带之类,最多证明贾芸的勋臣之后的身份。
对他在学问之道上扬名立万,成为学识大家并无帮助。
但博学鸿词科资格,对贾芸会起到极大的帮助。
此外就是勋卫身份,位在三品,这是给公侯级别勋贵子弟的殊荣。
入侍大明宫,赐给出入宫禁腰牌,只要贾芸愿意,此后可以天天入宫。
勋卫,起自唐,前明时也是给功臣子弟的荣誉,允其入宫侍卫在皇帝和太子,诸王左右,彼此亲近,增近关系。
如李景隆,平安等人,都曾任过勋卫。
贾芸的勋卫一职,就是给的官阶品级,与四品冠带一样,算是给贾芸升官,只是从四品升到了三品。
绣衣卫指挥也是一样,没有加“掌印”二字,就是个荣誉,并不是实任。
倒是带御器械,就是两宋和前明的勋卫加御前带刀舍人,是荣誉也是信任。
加上这个,便是说贾芸真的有资格带刀剑入宫,成为皇帝的心腹勋卫。
这是隆正帝在表明态度,贾芸是他的人。